生產反季香菇,1~3月接種養(yǎng)菌為適宜。在做好拌料、裝袋、等準備工作后,即進入接種、養(yǎng)菌、出菇階段。這一階段管理得好,到夏季即可采菇上市,鮮品一般供不應求。
接種。待經過的菌筒降溫至30℃以下時,即可在無菌室內接種。接種前,需對無菌室進行處理,按每立米空間用高錳酸鉀3克加甲醛7克進行薰蒸,30分鐘后再接種。接種口以4個為宜,即在菌筒的同一側兩端之間用1厘米見方的小木錐均勻打開4個接種口,將一小團菌種從接種口用手按入菌袋中。1袋菌種接種15筒左右。接種好后,及時將菌筒在無菌室內碼堆,4筒一排,橫豎相間,使接種口正好被壓住,以防接種口感染雜菌。堆碼高度以10~15層為宜,然后進行養(yǎng)菌管理。
養(yǎng)菌。養(yǎng)菌溫度盡量控制在22~26℃,濕度保持在45%~60%。溫度和濕度可通過揭膜通風及噴水加以調節(jié)。一般通過35天培養(yǎng),菌絲即可長滿菌筒。
出菇。當菌絲達到生理成熟開始出菇時,即可將菌筒轉入室外搭建的出菇棚進行出菇管理。搬運菌筒要輕拿輕放,運到出菇棚后,去掉菌袋,將長滿菌絲的菌筒間隔15厘米、一端接地、一端斜靠在廂面橫桿上,每排10筒。為保持濕度和溫度,再用小竹條在廂面上起平拱,拱高70~80厘米,用3米寬農膜蓋在竹條上,以便調控溫度和濕度。菌袋擺好后,每天揭開廂面蓋膜的兩端通風2~3次,每次2小時左右。溫度控制在16~20℃,可通過通風進行調節(jié)。濕度85%~95%,可通過在溝內灌水進行調節(jié)。通過以上管理,約5~7天既可出菇。出菇以后,便可根據氣溫條件及市場需求通過揭膜、噴水進行出菇控制。一般來說,氣溫高、濕度大,出菇就快,反之就慢。出菇第2批以后,在噴水均難以保持菌筒濕度的情況下,可在溝內放水,將菌筒放入溝內浸泡2~8小時,以菌筒吃透水為宜,然后將菌筒重新斜靠于廂面的橫桿上。為防止菇蠅、蚊危害,可選用低毒殺蟲劑噴殺。
采收。香菇采收一般要求及時,以菌傘寬3~4厘米為宜。采菇時應及時清理掉菇腳上粘著的木屑,盛放在墊有薄膜的籮筐內,以防損壞菇體外形。開始出菇和出菇末期,因出菇數量少,一般每天采摘2~3次;出菇盛期因數量大每天需采摘5~6次。如不及時采摘,傘蓋太大,不僅消耗菌筒營養(yǎng),也會影響銷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