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在市場上的經(jīng)濟效益非常不錯,有許多的人開始嘗試種植姬松茸。那么姬松茸對生長條件有什么要求?姬松茸該如何栽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姬松茸對生長條件要求以及栽培技術要點,一起看看吧!
姬松茸生長條件:
姬松茸與雙孢蘑菇、大肥菇的生物學特性相似。姬松茸菌絲生長溫度為10℃~30℃,適宜溫度為22℃~26℃。生長好的菌絲能耐高溫,不怕干旱,且耐濕性好,適應性較強。子實體形成生長溫度是20℃~33℃,適溫是22℃~25℃,較其他蘑菇屬的食用菌耐高溫能力強。
姬松茸培養(yǎng)料及覆土層的水分要求達60%~65%,菌絲生長的相對溫度為60%~75%,子實體形成生長的相對濕度是70%~85%。培養(yǎng)料的適宜pH值為6.5~6.8。子實體形成時需要大量新鮮空氣。
姬松茸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制作姬松茸菌種:
如南京地區(qū),一般是3月份制作母種(一級菌種),4月份制作原種(二級菌種),5~6月份制作栽培種。
母種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PDA),接種后放置恒溫箱中適溫培養(yǎng)。
制作原種、栽培種時,均用堆制發(fā)酵的糞草培養(yǎng)料裝于750毫升的菌種瓶中或25~28厘米×15~18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里,用棉塞塞住袋口,再用塑料繩扎緊。
栽培種的培養(yǎng)料應是用稻草、麥秸(或棉籽殼)加牛、馬糞(或雞糞、兔糞等),另附加硫酸銨(或尿素)、磷肥消石灰、石膏粉等材料堆制發(fā)酵,然后曬干、切碎,用水拌濕后裝瓶(袋)消毒殺菌,溫度降至26℃時在無菌室(箱)內接種,然后置培養(yǎng)室適溫下培養(yǎng)生長。需要40~50天可長好菌絲。
如南京地區(qū)室內栽培于8月中下旬播種為宜,過遲播種將會影響秋季出菇的產量。室外栽培(小拱棚)一般于9月中旬之后播種較好。
2、科學堆制姬松茸培養(yǎng)料:
每100平方米面積需用稻、麥草2500公斤,干牛糞或馬糞、雞糞2000~2200公斤,石膏粉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消石灰25公斤,尿素30公斤,黃豆粉30~40公斤或豆餅50~60公斤。先將干稻草,牛糞預濕,從地面上起堆,堆寬2.0~2.5米一層草一層糞,堆成梯形,堆6~7層,堆高1.5米。
堆好后,若四周有水滲出,將其澆于草堆上,保持草堆表層不能過干。3天后料堆因發(fā)酵升溫。經(jīng)6~7天,料溫升至60℃以上時需翻堆一次,然后每隔3~4天翻一次堆,共堆25~28天。
稻草發(fā)酵后成茶褐色,比較軟,手拉即斷,并有一種特殊氣味,即表明料已堆好。若采取二次發(fā)酵法,則室外前發(fā)酵只需堆制12天,然后進行菇房后發(fā)酵處理。
3、認真搞好菇房管理:
姬松茸培養(yǎng)料要趁熱移入菇房里,然后讓其自然降溫,并將堆料抖松、鋪平,調節(jié)濕度達65%,pH值6.5~6.8,每層料厚20厘米左右,料溫降至25℃以下播種。
每15~20厘米見方接種一穴,把菌種埋入料中,再覆蓋一些培養(yǎng)料。每平方米需要菌種1.5公斤左右。播種15~20天之后,菌絲基本均勻蔓延到菇床培養(yǎng)料中,這時應覆土。先覆一層桂圓大小的土塊,并噴水保持濕潤,待見到菌絲穿出土縫時再覆一層黃豆大小的土粒,同樣噴水保濕。水分既不能過濕,也不能太干。覆土中不含肥料,以保水性和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為宜。
姬松茸出菇時需要大量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出菇期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菇房頂部應有拔風筒,四面墻設通風窗。菇房管理應根據(jù)天氣條件靈活掌握,室內空氣濕度保持75%~85%。
自播種后,菌絲發(fā)育30~40天就會形成菌蕾,即開始出菇。子實體出土后3天左右,菇蓋尚未展開(直徑4~6厘米)時采收為宜。一般10天可出菇一次,整個生長期可采收5~6次。每次采收結束后應清理床面,澆透水分。子實體長至黃豆大小時應加大噴水量,促使正常生長,迅速提高產量。
一般作為加工出口的姬松茸,應根據(jù)要求及時采收加工烘干,即菇蓋尚未開展,菌蓋直徑5厘米左右,菌柄長1.5~2厘米時采收。若作為鮮菇上市銷售的可稍晚1~2天,以便提高總產量,增加效益。
以上就是姬松茸對生長條件要求以及栽培技術要點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