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薊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其體型小,且活動為害部位隱蔽,不易被發(fā)現(xiàn),它以成蟲或若蟲在玉米心葉 內(nèi)刺吸嫩葉汁液,破壞玉米生長點,往往使玉米葉片發(fā)黃失綠,重者使玉米心葉卷曲成“牛尾巴”狀畸形生長,節(jié) 間縮短,就是種植戶常說的“玉米擰芯”,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干旱對其大發(fā)生有利,降雨對其發(fā)生和危害 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目前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極有利于薊馬的發(fā)生危害。
形態(tài)特征
雌成蟲分長翅型、半長翅型和短翅型。體小,暗黃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黃色,長而窄,翅脈少但顯著, 翅緣毛長。半長翅型翅長僅達腹部第5節(jié),短翅型翅略呈長三角形的芽狀。卵腎形,乳白至乳黃色。若蟲體色乳青或 乳黃,體表皺榴有橫徘隆起顆粒。蛹或前“蛹”(即第三齡著蟲)體淡 黃色,有翅芽為談白色,蛹塊羽化時呈褐色 。
發(fā)生規(guī)律
在春季,黃朵薊馬先在麥類等作物上繁殖為害,其后一部逐漸向春玉米菌上轉(zhuǎn)移,由于麥類面積較大,因此春 玉米和中茬玉米的蟲源主要是來自麥類。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在麥類、春玉米上有一個若蟲高峰,6月中在麥類、 春玉米、中茬玉米上又有一個成蟲高峰,6月下旬還有一個若蟲高峰,7月上旬在春玉米、中茬玉米和夏玉米上又出 現(xiàn)一個成蟲高峰。因此,這幾次高峰的出現(xiàn),在防治上要根據(jù)蟲情及時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