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氖卟耍兜栗r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黃瓜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靶斑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黃瓜靶斑病的防治技巧。
黃瓜靶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原物為瓜棒孢霉,所以也叫棒孢葉斑病,以往在我國各地都有報道,但并不十分嚴重。近年來,隨著保護地栽培的不斷發(fā)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為保護地黃瓜生產(chǎn)的重要葉部病害,并且可能對番茄等多種蔬菜造成為害。
黃瓜靶斑病多發(fā)生在黃瓜盛瓜期以后,先從中、下部葉片發(fā)生,在葉片正面形成黃色、圓形、凹陷斑點,背面水漬狀,俗稱小黃點病。逐漸擴展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顏色變淺,病斑中央有一明顯的眼狀靶心,因此得名靶斑病。受到氣溫、濕度和黃瓜抗病性的影響,病斑大小、色澤、霉層會有較大變化,多數(shù)直徑8~15毫米,濕度大時病斑正、背面均生淡灰褐色霉狀物。病害嚴重時病斑相融合,葉片枯黃,莖蔓和葉柄上也會出現(xiàn)橢圓形的灰褐色病斑。
在田間黃瓜靶斑病容易被誤診為霜霉病或細菌性角斑病。鑒別時可以注意以下特征: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的病斑邊緣都呈水浸狀,早晨尤為明顯。而典型的靶斑病病斑邊界清楚;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的病斑擴展受到葉脈的限制,會呈多角形,而靶斑病的病斑略呈圓形(特別是發(fā)病初期期);濕度大時霜霉病斑在葉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比較稀疏,細菌性角斑病則在葉背溢有乳白色渾濁水珠狀菌膿,干后有白痕,靶斑病病斑正反面產(chǎn)生灰褐色霉層。另外,黃瓜上還可能發(fā)生由鏈格孢屬或假尾孢屬真菌引起的葉斑病,由于防治技術(shù)相似,不必嚴格區(qū)分。
黃瓜靶斑病可以隨種子,包括嫁接南瓜種子傳播,但更多的是病菌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滴飛濺傳播。該病害為高溫高濕型氣傳病害。晝夜溫差大,結(jié)露時間長,植株衰弱,偏施氮肥的地塊發(fā)病重。
防治靶斑病要采取以下措施:用55℃溫水浸泡黃瓜種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種子30分鐘;與芹菜、水蘿卜、煙草、苦瓜或非瓜類作物輪作兩年以上并注意田間病殘株并隨之深翻土壤;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量施用硼肥。澆水后注意放風排濕,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發(fā)病初期及時進行化學防治。防治靶斑病的藥劑不同于防治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可以選擇的種類較多,包括廣譜殺菌劑代森錳鋅、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百菌清,三唑類藥劑丙環(huán)唑、苯醚甲環(huán)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類殺菌劑咪鮮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亞胺類藥劑異菌脲以及喹啉銅、阿米西達等。由于病菌很容易產(chǎn)生抗藥性,所以要盡可能減少用藥次數(shù),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和使用復配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