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白果病在桑椹的生長過程中是非常常見的病害,也是桑果主要病害,發(fā)病嚴重時,可造成桑果顆粒無收。病原物為核盤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殘枝落葉和堆肥。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菌核萌發(fā)長出子囊盤,子囊盤散發(fā)出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桑椹白果病該怎么防治。
1.桑椹白果病發(fā)病因素
(1)品種差異 三倍體大10極易感染菌核病,一旦感病,較難控制。臺灣選育的46C019品種,抗病性較強;從72C002品種中選育的“蘇椹72號”,抗菌核病;養(yǎng)蠶用桑品種中,育2號、育151、農桑8號等早生桑品種,除桑花、青果受害外,新梢、枝條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常受到危害。
(2)栽植密度 目前栽植較多的大10品種,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栽均在500株以上,且多以低干樹形養(yǎng)成,行距過小,株間蔭蔽,通氣透光性差,濕度大,極利病害發(fā)生。
(3)土壤耕耘 通常果桑栽植前幾年,不發(fā)病或很少發(fā)病,但若發(fā)病后不注意防治,造成土壤中有效菌核數(shù)量增多,發(fā)病就更加嚴重。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數(shù)量因耕作次數(shù)增加而銳減。
(4)施肥水平 在果桑結果期,特別是臺灣超高產果桑品種,需要大量的肥水供應。若前期不施肥或少施肥,則會導致桑樹營養(yǎng)不足,抗病性降低。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鉀含量過低,就容易發(fā)病。
(5)氣候與環(huán)境 一般認為桑樹開花期間才感染本病,實際上整個結果期均可感染,以開花前后感染多,青果期較少,成熟桑椹無感病癥狀。果桑46C019品種一年中具有多次結果能力,夏、秋季結出的桑椹在大田環(huán)境下,沒有白果病的發(fā)生。近幾年,農戶家前房后零星栽植的喬木桑,以及養(yǎng)蠶用桑園結的桑椹均發(fā)病,尤以桑園內發(fā)病較重。凡地勢低洼,間作豆類或雜草叢生的田塊發(fā)病更重;地勢高,無間作,雜草少的田塊以及春早年份發(fā)病較輕。
2.桑椹白果病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 作鮮食用,可少量栽植大10品種。作加工果汁類使用,可選擇抗病性較強的 46C019品種和抗性品種蘇椹72號。注意46C019品種不能與大10品種混栽。
(2)選擇適宜地點建園 建立專業(yè)加工用桑果園,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勢較高,易機械耕作的地塊建園,要求園地周圍方圓10公里范圍內不能栽植結桑椹的喬木桑和養(yǎng)蠶用桑樹。
(3)合理密植,科學施肥 大10品種畝栽300株以下為宜,養(yǎng)成中干樹型;46C019品種畝栽111株,行距3米,株距2米,養(yǎng)成中等灌木型;蘇椹72號品種畝栽300株,行距3米,株距0.74米,養(yǎng)成2.5米高、多個主干樹型,有利通風透光和機械耕作。施肥原則:采果結束后重施有機肥,以腐熟的雞糞、豆餅;入冬后至發(fā)芽前,以專用復合肥為主,以每株0.5千克尿素為標準,適量增加氮肥。
(4)耕作 在桑果園建立早期,除油菜、豆類外,可少量間作一些低干作物,但后期不可間作任何作物。采果結束后,結合施肥,對土壤進行機械或人工深翻,在冬季或春季施肥時再深翻一次,不留死角。早期發(fā)現(xiàn)白果病,采用摘除方法有一定效果。病果多時,不如采用深翻來得,特別是春季深翻很重要,可破壞表層菌核子囊盤,防止孢子飛散,起到無菌防病作用。
(5)藥劑防治 在果桑開花前后和青果期,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果桑枝、干、葉、果和地表全面噴灑預防,每隔6天一次,共噴2-3次;有病時,每4天一次,直至少量桑果由青變紅時停噴。
以上桑椹白果病該怎么防治一文,希望上文可以為您提供幫助,讓您種植的桑椹生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