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菊科綠葉蔬菜特別容易發(fā)生以下幾種病蟲害,在選擇使用農(nóng)藥時一定要注意其科學性。
一、霜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面初現(xiàn)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濕度大時葉背面生白色霉層。后期病斑枯死轉呈黃褐色,終致葉片枯黃,不能食用。遇低溫高濕天氣、種植密度大、低洼地勢等發(fā)病嚴重。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農(nóng)業(yè)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深坑高畦種植,及時排水。避免過分密植。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
3、藥劑防治:初期用64%殺毒礬可濕粉500倍液,或90%乙磷鋁800倍液加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濕粉800-1000倍液,或58%瑞毒霉鋁鋅500-800倍,或65.5%普力克水劑800倍等,交替使用3-4次,隔7-10天噴1次。
二、病毒病
病株矮化,葉片皺縮,畸形,葉片褪綠或葉色濃淡不均,呈斑駁狀。田間主要靠蚜蟲傳染,高濕干旱發(fā)生重,多雨年份發(fā)生輕。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農(nóng)業(yè)防治:除雜草,及時拔除病株,增施磷鉀肥,忌偏施氮肥。
3、及時防治蚜蟲。
4、藥劑防治:子葉至6葉前期用1.5%植病靈1000倍液加20%病毒A600倍液,或混合脂肪酸(8.3增抗劑)100倍液,或病毒A可濕粉500倍液等交替噴施。
三、菌核病
主要危害莖基部。先呈水漬狀,后擴大全部腐爛,在莖內外產(chǎn)生黑色鼠糞狀菌核。病株葉片變黃凋萎,直至全株枯死。適合病害流行的濕度為20℃左右,相對濕度在85%以上。連作、偏施氮肥、種植密度大、排水不良等均常引起菌核病的發(fā)生及流行。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種子消毒:播種前用16%鹽水漂種兩次,去除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和秕粒,下沉的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播種。
3、農(nóng)業(yè)防治:深耕翻土,水旱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水肥管理,及時病株體。
4、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立即噴藥。常用藥劑有40%紋枯劑可濕粉800-12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粉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粉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粉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粉700倍液;蛴檬栏叻蹌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四、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初生近圓形無明顯邊緣的白色粉霉,隨后白色粉霉轉呈白色粉斑,擴大后互相融合連成片,嚴重時整個葉片表面覆滿白粉,葉片枯黃,失去食用價值。溫暖多濕、霧大、露重的天氣條件下易誘發(fā)本病,栽培管理粗放、澆水過多、偏施氮肥、菜株徒長、通風不良等發(fā)病嚴重。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交替噴施15%粉銹寧可濕粉1000-15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五、銹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初在葉片正反兩面現(xiàn)黃色稍隆起小皰斑,后期皰斑破裂,散出鮮黃色粉狀物(夏孢子)。嚴重時皰斑密布,葉片正反面覆蓋一層顯眼的鮮黃色粉末,到生長后期,葉面在鮮黃色皰斑上出現(xiàn)棕褐色至黑褐色皰斑(冬皰子堆),葉子無食用價值。溫暖高濕、霧大、露重的天氣條件下有利本病發(fā)生。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種植密度過大、氮肥施用過多等發(fā)病也重。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清潔田間,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密植,避免偏施過施氮肥。
2、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及時噴藥防病。藥劑可交替噴施15%粉銹寧可濕粉1500-20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000-3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粉2000-30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1500倍液,隔7-15天噴1次,連噴3-4次。要特別注意對發(fā)病中心的防治。